欢迎光临中国建筑节能协会!
申请入会:010-57811378,15001218405 会展合作:010-57811562 邮箱:cabee@cabee.org 新闻供稿:010-57811501
首页 >> 新闻公告 >> 协会公告
中国建筑节能协会第三届第二次理事会 2020年工作报告

中国建筑节能协会第三届第二次理事会

2020年工作报告

 

尊敬的各位领导嘉宾、副会长、常务理事、理事及会员代表:

第三届第二次理事会自2019年12月25日换届以来,在住房和城乡建设部、民政部等主管部门的关心和指导下,在各位副会长单位、常务理事、理事、以及会员单位的大力支持下,遵循本会章程,充分发挥协会桥梁和纽带作用,为推动建筑节能与绿色建筑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现就2020年的主要工作报告如下:

一、发挥优势助力疫情防控

自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发生以来,中国建筑节能协会认真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疫情防控工作的重要指示精神,按照“坚定信心、同舟共济、科学防治、精准施策”的要求,积极响应、专题研究、多措并举,成立抗击疫情领导小组,积极配合政府主管部门,动员会员单位参与疫情防控,组织专家研究行业防控重点,积极推进建筑节能行业疫情防控工作。

(一)补短板,推动行业复工复产

面向行业特点,发布《中国建筑节能行业抗击新型肺炎疫情的倡议书》。针对一线工人,组织编制《建筑工地一线技工新冠肺炎应急防控知识手册》和《建筑工地一线技工应急防控管理指南》,科学引导施工企业防疫与有序复工复产,得到了会员单位、行业企业的广泛认可与支持。

(二)树信心,研判行业发展前景

组织调研疫情对建筑节能行业影响,分析行业发展趋势,为企业克服困难、走出困境、稳妥有序地复工复产献计献策,增强行业自信。

(三)聚合力,弘扬行业抗疫正能量

协会充分利用微信公众号和网站平台,推送行业抗击疫情的新闻动态、专题报道;帮助会员单位对湖北、武汉及医疗紧缺部门单位进行物资捐助,提供捐助渠道,对接受捐单位。

(四)立典型,带领行业抗击疫情

协会积极以动态、手册等形式向行业宣传疫情防控工作的先进事迹,号召会员企业发挥各自优势助力疫情防控工作。疫情期间,武涌会长坚持每天到岗值班,体现了老党员的责任和担当。为响应疫情防控有关要求,避免工作人员聚集,要求外地回京人员居家办公,未回京人员遵守属地政策,协会秘书处各部门主任以及财务人员等重要岗位人员带头值班,,保证协会业务活动按质按量开展,为协会秘书处员工做了较好的表率。

三、有序推进协会工作抓手

(一)竭尽所能服务会员

受疫情影响,协会既有工作未能按计划正常展开,初期只能通过线上办公形式,后续逐步开展会员对接,竭尽所能做好服务工作:

一是主动服务政府,在《民用建筑节能管理规定》修订、国家十四五建筑节能规划编制、能耗统计数据研究与发布等活动,主动邀请中国建筑工程总公司、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中国建设科技集团、上海建筑科学研究院、深圳建筑科学研究院、清华大学、重庆大学等单位参加,反映会员诉求;二是通过走近副会长活动,走进重庆禾维了解具有温度记忆功能的致调光玻璃,走访北京建工资源循环利用公司参观建筑垃圾再利用生产线及各种再生建筑材料,走进金科举办分享金科“生命建筑”的技术解决方案对接会,了解副会长单位、常务理事单位需求,促进会员单位之间在建筑节能和绿色建筑领域的交流合作;三是积极组织会员单位申报国家专利奖,2020年推荐的企业包括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珠海兴业、北京建工资源、美的集团等单位。

(二)绿色供应链与技术推广

协会负责保温材料、涂料、LED、门窗四个品类评审规则与绿色采购方案制定及企业征集工作从供给侧引领建筑行业从清洁生产向安全、耐久、健康、高效、环保变革。会同有关单位共同发布水性涂料APEO控制、保温材料HBCD控制、LED光源健康与环保控制首批白名单以及门窗绿名单。目前,绿色供应链行动已有100家房企加入,共发布10个品类的绿色采购方案和白名单,白名单供应商企业总数达到3841家。积极对接国家绿色建材认证技术委员会,协调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上海建筑科学研究院、四川建筑科学研究院、陕西建筑科学研究院、宝业研究院等科研机构积极参与认证机构申报工作,下一步将结合国家绿色建材认证推广有关政策导向,促进开发商逐步加大绿色采购比例,绿色建材数据库转化为绿名单。在技术推广方面,结合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家机关事务管理局等有关部门的工作部署,结合行业发展需求,征集47项健康与防(控)疫建筑技术产品、18项建筑节能与绿色建筑领域绿色技术“满足城乡建设领域重大需求的关键技术”28项、向发改委推荐“十四五”绿色技术9、节能技术15项,主要来源于协会副会长单位、常务理事单位。

(三)中国好建筑

本年度,协会不断招募中国好建筑合作伙伴,中国好建筑参与挑战项目累计58项,累计参与挑战面积620万m2,其中,2020年新增项目10个,新增建筑面积约120万m2。目前共有5个城市、13栋商业办公建筑、15个高校、4家酒店、5个住宅小区、2家医院参加了中国好建筑行动。

依托协会分支机构被动式超低能耗建筑分会、被动式建筑专委会共同构建能效测评标识制度,发布《近零能耗建筑测评标准》T/CABEE003-2019团体标准,召集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上海市建筑科学研究院、深圳市建筑科学研究院、中国质量认证中心、四川建筑科学研究院、河南建筑科学研究院、陕西建筑科学研究院等12家第三方测评机构,完成近零能耗测评项目50余项,其中2020年新增近零能耗测评项目44项,推动近零能耗建筑、绿色服务、建筑材料与部品为主要内容评价工作。同时,积极与C40合作开展零碳建筑宣言研究中国投资协会联合发起零碳中国行动,并选择地方城市开展零碳社区试点。

(四)国际交流合作

依托APEC可持续城市联合运营中心开展张家口可持续城市指标体系研究;在能耗指标、经验分享、模式创新等方面构建与国际组织的紧密合作关系,与C40、美国绿色建筑委员会(USGBC)、韩国建筑能源管理协会等组织建立合作伙伴关系,支持城市领域建筑节能政策研究,加快实现建筑节能政策转型。

持续推进,开展国际合作与咨询项目。积极争取欧盟、世界银行、UNDP等国际组织的支持,申请并实施能源基金会节能与绿色建筑规划与制度研究C40中国建筑项目净零能耗建筑宣言对标、清洁建设宣言、联合国开发计划署公共建筑能效提升推广公共建筑节能低碳能力发展项目全过程研究,世界银行项目建筑节能潜力分析和措施研究、德国能源署中国城镇能源转型征集最佳实践

(五)团体标准体系

受住建部标准定额司委托,协会与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共同负责中央空调运行操作员、外墙保温安装工职业工种标准编制工作。根据《团体标准管理办法》、《团体标准编制工作细则》、《团体标准涉及专利处置规则》等文件,2020年协会集中征集2批团体标准,对副会长单位优先开放团体标准立项,做到随报随立项审查,全年共立项团体标准28项,累计共立项团体标准92项,涉及400余家参与单位,涵盖直流建筑、被动式超低能耗建筑、装配式建筑、清洁能源、智慧建筑、工业建筑节能、校园建筑、轨道交通车站节能、建筑绿化等热点和前沿领域。2020年发布了10项团体标准,主要来源于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深圳市建筑科学研究院、重庆大学、天津大学、北京振利高新等。

(六)技术咨询与课题研究

完成专家库在线平台建设,形成了在线申请与审查、在线管理、在线意见反馈、在线项目评审等服务功能。争取并承接中美清洁能源——中美分散建筑清洁取暖政策与市场机制、综合机制研究,持续开展住建部科技计划项目的申请与实施。同时,受宝业等副会长单位委托,开展宝业集团高性能建筑体系研究、基于建筑实际能耗水平的评价体系及建筑构建模式研究;受青岛市住建局委托,负责支持绿色建材促进建筑品质提升路径研究工作。

(七)行业能力建设

与环球网校洽谈合作,构建协会在线教育体系及直播平台,为协会会员企业合作对接,以在线直播、录播及固定视频的形式,宣传、展示会员企业的新技术、新设备技新模式。重新设计、启动“建筑节能师”技能培训项目,组织同济大学、上海建科院、重庆大学及北京建筑大学等众多会员企业的专家编写培训教材《建筑节能技术》(第二版),预计年底可以定稿,正式提交建工社出版。筹划针对副会长单位(及特邀常务理事、其他)的协会高层管理人员培训项目,作为对会员工作的培训支持,增强会员企业的存在感,提高会员企业满意度,活跃会员互动气氛。

为引领建筑领域绿色规则制定,提高优良企业信誉,促进市场健康环境的形成,编制中国建筑领域绿色信用评价标准导则和细分领域标准,开展企业信用试评价,已经组织副会长、常务理事和会员代表9家企业、通过第三方专家组进行了试评价,其中立邦、宜美科、卧牛山、广州远正、七彩建设等7家企业获得AAA级,2家企业获得A级。

(八)绿色节能城市

根据《民用建筑节能条例》的要求,受地方住建部门委托,负责北京、重庆、沈阳、长沙等城市“十四五”建筑节能与绿色建筑发展规划,明确工作目标、重点任务及保障措施,为十四五时期城乡建设领域节能、低碳、绿色发展提供引导。

(九)影响力提升

受疫情影响,协会会议展览线下活动延期至下半年。2020年10月在兰州成功召开第十届全国建筑节能地方协会联席会,受到了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和甘肃省建设科技与建筑节能协会的大力支持,邀请到了深圳市建筑科学研究院、四川省建筑科学研究院、以及各省市建筑节能协会、各分支机构等单位的参加。此外,通过线上形式,持续举办好建筑分享“超低能耗建筑”专题公益在线网络云直播、被动式建筑精品课、团体标准培训、主题沙龙等活动。目前与中国市政工程协会及陕西省会展中心共同策划、联合主办“2020中国西部国际绿色建筑产业博览会”将于2020年12月11-13日在西安举办协会目前也正在延伸宣传渠道,在完善协会秘书处工作动态的基础上,与建筑节能杂志、建筑杂志、暖通空调杂志等媒体合作,做好会员企业推广宣传。同时,与理事单位会聚中国签订合作协议,合作线下会议、培训等

四、稳步推进“脱钩”进程

(一)完成“脱钩”规定动作

逐步完成五个分离,即机构分离、职能分离、资产财务分离、人员管理分离、党建外事分离,明确了协会的重点业务范围:行业规划研究和政策建议、行业标准规范和行业自律、行业科技创新和成果推广、行业状况调查和信息发布、行业职业培训和专业咨询、性能自愿评价和标识、行业国际合作与交流。

(二)查不足补齐秘书处短板

以审计为契机,举一反三,查不足,补漏洞,健全内控体系:一是完善管理制度,修订《中国建筑节能协会章程》,完善《协会绩效管理办法》,完善协会薪酬体系和考核制度,增强团队凝聚力和战斗力。建立《协会资产管理办法》等新制度;二是完善组织架构,明确职责分工,做到专事专人,岗位专业化,促进分支机构专职化,促进分支机构工作职业化,同时突出分支机构特色,妥善处理不活动的机构;三是提高服务能力,依托专家库创新协会专业团队,针对性招聘需求人才增强活力,苦练内功开展知识与技能培训,以绩效导向,坚持激励与约束相统一。四是发挥党建引领,贯彻学习党的方针政策,发挥党建政治核心作用。

五、筹划“2021”工作思路

2021年,协会将围绕服务政府、企业、行业、市场、和从业人员五个服务,将协会打造成为建筑绿色低碳发展的参与者、引领者。

(一)服务政府

一是围绕行业发展,研提制度立法调研和建议,包括《民用建筑节能管理规定》修订、《建筑法》修订立法调研。

二是反映会员诉求,提高会员服务意识,做好规划发展研究和建议,包括国家建筑节能与绿色建筑发展规划研究;建筑节能潜力分析与措施研究;做好北京、长沙、沈阳、重庆等地方建筑节能与绿色建筑规划

三是做好技术支持,推动绿色建材推广应用。依托地方协会,共同支持地方搭建绿色建材推广平台,支持绿色示范基地。

(二)服务行业

一是落实国家标准体制改革要求,充分发挥好协会在团体标准管理和制订方面的职能作用,组织分支机构开展行业标准、团体标准研究编制,通过制定发布团体标准,促进行业的健康发展;二是开展调查研究,发布行业统计,研究并发布2021年建筑能耗报告。三是组织行业公益平台,持续完善中国好建筑平台,健全近零能耗建筑能效测评平台,推动绿色供应链、技术库和技术推广平台创建工作。四是五是落实地方协会联动实施方案,积极邀请地方参与协会平台,探索建筑节能地方协会共享、自律、对话、互认、合作的联动机制。五是开展科技计划申报与课题研究,组织并参与部科技计划项目,依托分支机构开展质量调研、行业倡议等。

(三)服务市场

一是试点行业自律和信用评价,依托分支机构开展质量调研、行业倡议,完善信用评价管理制度,开展会员企业信用等级评价;二是根据国家绿色建材认证及市场推广有关政策,积极拓展绿色供应链市场化机制,基于市场试点并推动绿色供应链,支持开展绿色建材从生产端示范基地建设,从供给侧引领建筑行业从清洁生产向绿色化发展。三是做好与金融领域对接,探索绿色建筑保险机制试点,助力绿色金融支持行业发展。四是延展协会推广,对接国内大循环,通过对接地方协会助力企业参与绿色发展、城市更新、老旧小区改造,通过分享热点政策,围绕高质量发展、建筑低碳化、用能清洁化创新蓝海市场;五是举办在线沙龙,解读、分享建筑节能领域的热点问题,扩大协会宣传的深度和广度。

(四)服务会员

一是完善会员信息系统,形成线上平台,促进各主体联动机制,构建信息互动机制;二是通过线上、线下相结合方式,走访副会长、常务理事,反映企业诉求,邀请会员参与协会调研、活动和课题;三是培育和发展技术推广平台,整合协会资源优势,开展住建部科技计划项目立项、评估鉴定、技术推广与报奖推荐,支持会员申报示范基地、示范企业,促进技术创新。

(五)服务从业人员

一是完善专家库,形成行业智库,涵盖建筑节能的全产业链、全专业领域;二是通过职业工种标准,规范和提升职业工种专业能力,完成住建部委托的中央空调运行操作员、外墙保温安装职业工种标准编制,同时做好建材编写和新职业申请;三是完善专家线上平台,分享线上技术支持,通过与环球网校合作平台提供线上培训、通过与会聚中国合作平台提供线上会议活动;四是建立高层管理人员培训体系,组织企业公开课大讲堂,合法合规培训,帮助从业人员提升专业技能,促进建筑节能专业化队伍的形成。

 

2021年,是“十四五”的开局之年,在住建部、民政部等主管部门的指导下,在各省市地方协会的支持下,在副会长单位、常务理事、理事的领导下,协会秘书处深入学习和贯彻落实习总书记“2030碳达峰”、“2060碳中和”的战略部署,研究“十四五”建筑节能与绿色建筑发展规划,牢记协会初心,努力做好五个服务,继续为政府献计献策,以服务会员为中心,行业自律为路径,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以提升能力为目标,推动建筑领域能源生产和消费革命,促进能效提升、促进绿色低碳发展,提升建筑品质,营造可持续人居环境。